秦风《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
秦风
《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即秦人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标志性人物。舜赐大业之子大费姓嬴氏。其后裔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又其后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周孝王封之于秦。关于秦人早期活动地域,以前学者们有看法分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今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秦先公先王陵墓、出土大量礼器等文物,学界始一致认为当在今礼县东部、天水西南、西和县北部之地。周宣王以非子之重孙秦仲为大夫。至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东迁,平王赐之岐以西之地,其后逐渐东迁。《秦风》有诗十首,据《诗序》等,皆为西周末年至春秋早期之作。产生地域包括今甘肃省南部至陕西省北部一带。《汉书·地理志》言秦地“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但《蒹葭》一诗却反映了一种美妙、朦胧的意境。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10)车鸾镳,(11)载猃歇骄。(12)
驷:当作“四”,涉下一字加“马”字旁。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说:“驷当作四,四马曰驷。若下一字为马名,则上一字作四,不作驷。……《说文》引诗作‘四驖’,《汉书·地理志》作‘四臷’,臷乃之误,而其字皆作‘四’可证。”古代贵族驾车用四匹马:当中两匹称作“服”,两侧的两匹称作“骖”。驖(tiě):毛黑色,毛尖略带红色的马。《说文》:“驖,马赤黑色。”孔:很,非常。阜:高大。
辔(pèi):马缰绳。六辔:一马两辔。古代车前有一直杆为辕,两匹服马靠内的两条缰绳系于当中车辕上,御者手中只拿着两匹服外侧的两缰和两骖的四条缰,共六缰,以便于调整方向。
公:指秦襄公。媚子:所宠爱的公子。《大雅·思齐》《毛传》:“媚,爱也。”此次狩猎,秦襄公带着自己的儿子,诗人因而特别提出加以称颂。
于狩:狩猎。《诗经》中“于”在动词前或名词前则为意义宽泛的动词,它的确切意义由后面的动词或名词确定。如“于归”、“于役”、“于耜”、“于貉”等。由以上两句看,本章开头的“四驖孔阜,六辔在手”正是写此秦公之媚子。
奉:供给。这里指负责君王狩猎的人驱兽以供君王猎获。时:是,这个。黄侃《经传释词》批语:“时、实,皆‘是’之借。”辰牡:应时的野兽。辰,“麎”字之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辰”当读为“麎”,指牝麋。但虞人驱兽供君射,不当只驱麋。而且古人在一些特定季节禁杀牝兽,则以《毛传》之说为是。牡,公兽。
孔:很,甚。硕:肥大。
左之:这是秦公要御者将车驶向兽左侧的命令。因为来兽的心脏在左侧,由其左发箭则易致其于死。
舍拔:放箭。舍,放开。拔,也作“柭”,箭尾。这里指将弓拉开到了顶点之后,放开手拉钩住箭尾,箭便射出。获:猎获。
北园:秦君狩猎之地,在秦都城以北,也是当时君王大臣休息游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