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主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嗜酒成性甚至因此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最终
陈后主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嗜酒成性,甚至因此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最终导致国家的败亡,让人感到痛惜而又可恨。
恶声不听,清矣伯夷;郑声之放,圣矣仲尼。
文侯不好古乐,而好郑卫;明皇不好奏琴,乃取羯鼓以解秽。虽二君之皆然,终贻笑于后世。
霓裳羽衣之舞,玉树后庭之曲,匪乐实悲,匪笑实哭。
身享富贵,无所用心;买妓教歌,日费万金;妖曲未终,死期已临。噫,可不忍欤!
孟子说,伯夷从来不听败坏人心性的声音,被赞颂为圣人中最清高的人;《论语》记载,孔子回答颜渊的问话时,建议舍弃郑国纵情的靡靡之音,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礼记·禾记》记载,魏文侯不喜欢古典雅乐,偏偏喜欢郑国和卫国的粗俗音乐;唐明皇不喜欢奏琴,反而喜欢外族传入的羯鼓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他们二人都喜欢世俗粗俗的音乐,成为后人讥笑的对象。
《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这样的音乐,结果疏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而《玉树后庭花》这样的歌曲,使得陈后主朝政松懈,导致亡国。这两位君主沉醉于歌舞中时是快乐的,但国破家亡时,快乐就变成了悲哀,当初的欢笑就化为了哭泣。
晋朝的石崇,身为权贵,挥金如土,沉溺于声色犬马中,买来女子教她们唱歌跳舞,挥霍无度,结果惹来杀身之祸,且殃及父兄妻儿,这正是“妖曲未终,死期已临”。唉!扰乱人心的声音如此祸国殃民,怎么能不拒绝它的诱惑呢?
据史书记载,唐朝杨贵妃杨玉环不仅有出众的容貌,而且还具有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是一位“善歌舞,通音律”的女子。而唐玄宗也多才多艺,从小就在深宫中与乐工为伴,长大后“万知音律”。尤其是在作曲方面,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即事谱曲,甚至比一般的乐工还要技高一筹。他还会弹奏多种乐器,尤其精通羯鼓(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鼓声雄健,能给许多乐种伴奏)。唐玄宗曾多次在宫廷宴会或小范围的欢娱场合亲自击鼓尽欢,成为当时宫廷音乐界的一大盛景。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们二人可称为“艺术知音”。
唐玄宗曾经在印度佛曲《婆罗门曲》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合进去,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当唐玄宗将此曲交给杨玉环之后,她只是稍加浏览,便可以心领神会,当即依韵而舞,这令唐玄宗兴奋不已。因此,唐玄宗亲自击鼓伴奏,两人便都沉浸在灵犀贯通的音乐意境之中。整个场面,歌声婉转,犹如风鸣莺啼,舞姿翩翩,犹如天女散花,简直如临众仙齐舞、缥缈神奇的瑶池之会。
就这样,唐玄宗慢慢地开始不理朝政,懈怠于国家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在战乱中逃到了四川避难。
健康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激励人奋发向上;淫邪的音乐则可以破坏人良好的情绪,最终使人沉沦下去。唐玄宗正是因为整日沉醉在歌舞声中,与杨玉环寻欢作乐,导致误国。所谓“妖曲未终,死期已临”的确不是危言耸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