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义乌 [切换]
    义乌KTV招聘网 > 义乌热点资讯 > 义乌励志/美文 >  此令一出,改写了商鞅的人生

    此令一出,改写了商鞅的人生

    时间:2022-09-15 07:49:55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267次   【】【】【网站投稿
    此令一出,改写了商鞅的人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商鞅怀揣一卷李悝的《法经》,离开魏国,动身前往秦国。到了秦都栎阳,商鞅没有急着去见秦孝公,他还不了解秦孝公这个人。秦孝公改革的决心有多大呢?他的才能如何呢?是真心求贤,或者只是摆摆样子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商鞅毕竟是卫国贵族,对官场上的那套游戏自然心知肚明,要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只靠自己的才学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人举荐才行。很快,商鞅找到一个人

    此令一出,改写了商鞅的人生。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商鞅怀揣一卷李悝的《法经》,离开魏国,动身前往秦国。

    到了秦都栎阳,商鞅没有急着去见秦孝公,他还不了解秦孝公这个人。秦孝公改革的决心有多大呢?他的才能如何呢?是真心求贤,或者只是摆摆样子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商鞅毕竟是卫国贵族,对官场上的那套游戏自然心知肚明,要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只靠自己的才学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人举荐才行。

    很快,商鞅找到一个人。此人名为景监,乃是秦孝公最宠幸的一个大臣。商鞅登门拜访,又送上礼物,托景监把自己引荐给秦孝公。

    第一次见到秦孝公,商鞅显然小心翼翼。游说君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后世韩非子曾写了一篇《说难》,专门论述此门学问。有一点是明确的,在没有洞悉君主真实内心想法之前,说一些“高大上”的东西总是万无一失。

    古代中国人有崇拜先祖的传统,言必称“三皇五帝”。其实三皇五帝时间久远,多是些传说故事,既是传说,越传越高大上,最后成了毫无缺点的完人。商鞅在秦孝公面前大谈三皇五帝的“帝道”,孝公听着听着,无精打采,中途有几次差点睡着了,最后听得不耐烦,没好气地把商鞅赶走了。

    商鞅初战失利。

    秦孝公批评景监说:“你所推荐的门客是什么人哪,哪里值得用!”

    景监挨了骂,把怒气倾泄在商鞅身上。

    商鞅不慌不忙地说:“我今天跟主上说的乃是帝道,这个学问太深了,主上思想不开悟,与帝道无缘。”他请求再安排与秦孝公见面,也许是他那无与伦比的自信心征服了景监,这位宠臣答应再帮他一次。

    五天后,商鞅第二度与秦孝公会晤。

    这一次,他不说帝道,而是说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王禹、商王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先王政治理论,这些人都是被后世推为“圣人”,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有大成就。这回秦孝公没有打瞌睡了,只是还有不满意之处,因为禹汤文武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人,生活的时代与今天迥然不同,把他们的政治理论放到今天用,牛头对不上马嘴。

    诸位读者,商鞅不是研究刑名之学吗?他不跟秦孝公谈论刑名之学,却大谈帝道、王道之学,岂非奇怪吗?

    其实不然。

    刑名之学,向来上不了台面。华夏政治文明传统,都是讲求道德至上,即便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得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总之一句话,把“道德”二字挂在嘴边,保管不犯政治错误。商鞅在未知秦孝公底细之前,当然得小心谨慎,不能犯政治错误的。他先说了三皇五帝的帝道,又说了禹汤文武的王道,这些圣人都是历史上的英雄,秦孝公为什么不爱听呢?靠修德取天下,时间太长了。就说大禹吧,治水治了十几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辛苦,才积累些德行,容易吗?秦孝公可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在积德上,他要的是速效药。

    通过两次面谈,商鞅摸清秦孝公的底了,自己的那套刑名理论,不正是速效药吗?下次见面,必定可以征服孝公的心。

    最新便民信息
    义乌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